把一天的課,分成四次講,效果更好?講師與人資不可不知的絕招:留白

在疫情前,包含我自己在內,人資或講師最習慣的上課方式,就是一天7–8小時的實體課程。有些厲害的顧問公司或老師,還會加上課前閱讀與回訓。在我們心中,這就是一次訓練課程的SOP。

以一天版本的績效管理課程來說,我過去的安排是上午講績效循環,下午講績效目標,再加一個職能體驗,中間安排練習、小組討論,整天課程用遊戲化元素:點數、徽章、競賽增加學習動機,一天過去,功德圓滿。

這樣的SOP對顧問老師來說,可以使用一整天的時間,完成一次任務;對人資來說,只需要喬ㄧ次場地與時間,節省行政工;對學員來說,集中一天也好分配工作時間。每個人很開心。

然而,當疫情來襲,實體課程幾乎停擺,預錄課程仰賴獎勵機制與學員自律,直播課程也不可能一次講一天,不但老師累,學生盯著螢幕也累,效果也大打折扣。

如果我們把角度由設計「課程」,換成設計「學習體驗」,其中有一個重要的技巧稱為「留白」Spacing。學習體驗設計師會將原本八小時的內容,拆解成3–4個主題,每次1–2小時的課程,每次課程後設計一個小的練習任務,並且間隔至少一週。

心理學研究也支持「留白」可以提升學習的效果與體驗。原因在於,學習的本質,是建立或加強腦神經間的連結。當同一主題分次說明,且間隔至少一週時,這一週內學員所有的生活與工作體驗,都有可能與學習內容連結。

這個原理跟在學校上課很類似:每週2–3小時,分ㄧ學期上。在A課程聽過的主題,到了B課程可能又有類似的學習,或者在書上、報紙上看到有關的內容,頭腦就會自己連結資訊,形成自己的「觀點」,放大學習的效果。

而每次課後指派的小任務,也扮演了提醒頭腦「要連結!」的角色。因此,留白的效果將被放得更大。

面對疫情與科技浪潮,線上課程與直播課程逐漸成為主流,也更有利於企業講師們利用留白的技巧設計學習體驗。同時,企業人資也可以利用策展+留白的方式,讓學習不只是課程,而成為一趟旅程。

這就是學習體驗設計的目標:把課程,變成旅程

你好,我是學習體驗設計師楊明憲,我為人們設計正向、切身與深刻的學習體驗,幫助人們成為更好版本的自己。

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,請不吝惜給我掌聲Claps。每一下Clap,都是我認真寫作的動力!

--

--

學習體驗設計師楊明憲

立志「幫助人們成為更好版本的自己」,致力於研究、實踐與推廣「學習體驗設計」,由學習者角度出發,設計正向、切身與深刻的學習體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