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為講師或人資,除了設計課程,你還應該學會的基本功:策展

身為企業講師或人資,目標是「老師教得好」還是「學員學得好?」

當然,我理解一旦老師教得好,通常學員也一定學得好。這兩個目標的差異,來自於:

如果聚焦在「老師教得好」,我們會盡全力的鑽研課程內容、教學手法、教材設計、呈現與表達技巧等教學的技術

但,若聚焦在「學員學得好」,我們會開始思考除了「教學」以外,還有沒有其他的管道可以讓「學習」變得更有趣、有效。

這就是「學習體驗設計」跟「教學設計」最大的不同。當聚焦在「學習體驗」,講師會開始架構與組裝所有相關的、適合的素材,無論是文章、影片、podcast、甚至實作與體驗活動。

而這個「架構與組裝」的過程,就稱為「策展」( Curate)。我在參與「學習體驗設計」的過程中,經常被問到,也經常停下來思考的問題就是:「我現在要自製,還是策展?」(Create, or Curate?)

下圖是我參與的某堂學習體驗設計課程的截圖,扣除頭尾的課程介紹跟學習任務(作業)以外,單元2是閱讀一篇網誌、單元3是自製的七分鐘課程影片,單元4是一則youtube影片。

From NovoEd 《Foundations of Learning Experience Design》Course

三個主要學習內容中,只有一個是自製,另外兩個都是策展。

相對於自製課程,策展相對能更有效率地豐富化內容與專業度,也可以讓學習更多元,使用不同的媒介以符合學員不同的學習風格。

要完成好的策展,必須經過以下七個步驟:

  1. 彙整:盡量從不同來源蒐集相關的資訊
  2. 過濾:篩選出最適合學員的資訊
  3. 組織:將內容分類,依照學習流程進行架構。
  4. 詮釋:摘要內容,說明你的評論以及為何需要呈現這篇內容,對學員有什麼重要性。
  5. 分享:透過學習平台或信件、社群網路等媒體,將內容呈現在學員面前
  6. 歸檔:將學習內容分類整理並收藏,作為未來使用。
  7. 回饋:主動尋求學員回饋,了解策展的內容是否真的有所幫助。

至於如何衡量策展的內容是否適合,在學習體驗設計中,有四項指標:

  1. 是否簡潔有力?
  2. 可否吸引注意力?
  3. 是否可激發學員進一步的好奇心?
  4. 是否利用不同的感官?(視覺化、聲音或實際動手接觸)

實務上很難有單一的文章、影像或資料能完全符合這四項指標。但是在同一堂課(同一個學習單元)中,你所用來策展或自製的內容,應該盡量包含這四項指標。

身為講師或人資,目標是「老師教得好」還是「學員學得好」?無論是哪一個目標,自製或策展(Create, or Curate)都是必備的基本功!

你好,我是學習體驗設計師楊明憲,我為人們設計正向、切身與深刻的學習體驗,幫助人們成為更好版本的自己。

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,請不吝惜給我掌聲Claps。每一下Clap,都是我認真寫作的動力!

--

--

學習體驗設計師楊明憲

立志「幫助人們成為更好版本的自己」,致力於研究、實踐與推廣「學習體驗設計」,由學習者角度出發,設計正向、切身與深刻的學習體驗。